全国服务热线
025-86806406
科研成果

浮针联合肌能量技术治疗产后会阴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浏览量:49时间:2025-09-06来源:本站

产后会阴切开术(episiotomy)是临床顺产过程中常见的处置,目的在于避免产道严重撕裂、缩短产程并保护胎儿。然而,术后并发症相当普遍,其中以「会阴疼痛(perineal pain)」最为常见。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超过 80% 的经阴道分娩妇女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会阴疼痛,部分甚至持续数天或数个月,导致排尿困难、性生活障碍、焦虑及哺乳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过去针对产后疼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药物及物理治疗,尚缺乏对浮针疗法与肌能量技术联合应用的系统评估。为此,Shao等人于2025年在Frontiers in Medicine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验证浮针疗法联合肌能量技术在产后会阴疼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1.png

1

研究设计

/ MYOLOGY

  • 研究类型:单中心、平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 研究地点:中国广东韶关粤北人民医院。

  • 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顺产并接受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共 70 例。

2

纳入标准

/ MYOLOGY

  1. 成年女性,年龄21-40岁;

  2. 自然产分娩的会阴撕裂或侧切患者;

  3. 患者神智清醒,无精神疾病,能够良好地配合实验者完成实验操作;

  4. 受试者已事先告知实验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排除标准

/ MYOLOGY

  1. 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脏、肾脏、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者;

  2. 合并产前感染及急性阴道炎者;

  3. 针刺部位感染者;

  4. 存在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者;

  5. 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4

研究分组

/ MYOLOGY

  •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近年逐渐受到关注的中医现代针刺技术,其机制不依循传统经络理论,而是通过「皮下松动—患肌治疗」模式,松解筋膜、改善局部循环、调整神经肌肉活动,已广泛应用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 肌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则属于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透过患者主动收缩与治疗师阻抗配合,达到松解紧张肌群、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效果。

对照组(n=35):常规康复 + MET(肌能量技术)

实验组(n=35):常规康复 + MET(肌能量技术)+ FSN(浮针疗法)

5

研究治疗方式

/ MYOLOGY

周期:连续 5 天

  • FSN:针对腹直肌、髂腰肌、股内收肌等「患肌」进行扫散操作,每日1次

  • MET:针对骨盆及下肢肌群进行收缩–放松循环训练,每次15分钟
2.png

6

评估指标

/ MYOLOGY

  • 主要指标: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

  • 次要指标:下肢功能(Fugl-Meyer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焦虑状态(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治疗满意度(Satisfaction survey of treatment effect)。

7

研究结果

/ MYOLOGY

在治疗前,两组在年龄、孕周、产后天数、NRS 疼痛评分、FMA 下肢功能、ADL 生活活动能力、SAS 焦虑量表及满意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 疼痛改善(NRS):FSN + MET 组:改善中位数 5.00 (IQR 4.00,5.00)。对照组:改善中位数 2.00 (IQR 2.00,3.00)。差异显著(p < 0.001)

  • 下肢功能(FMA):FSN + MET 组:改善中位数 10.0 (IQR 8.0,12.0)。对照组:改善中位数 6.0 (IQR 4.0,8.0)。差异显著(p < 0.001)

  • 生活活动能力(ADL):FSN + MET 组:改善中位数 50 (IQR 45,65)。对照组:改善中位数 30 (IQR 20,35)。差异显著(p < 0.001)

  • 焦虑状态(SAS):FSN + MET 组:下降中位数 33 (IQR 23,39)。对照组:下降中位数 20 (IQR 12,26)。差异显著(p < 0.001)

  • 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FSN 组 74.3% vs. 对照组 20%。满意:22.9% vs. 28.6%。一般:2.9% vs. 48.6%。满意:0% vs. 2.9%。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p < 0.001)

综合以上结果,显示 FSN 联合 MET 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及焦虑减轻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 MET,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8

机制探讨

/ MYOLOGY

研究团队指出,浮针主要作用于患肌,通过:

  1. 机械性松解:扫散操作破坏病理性粘连;

  2. 血流改善:增加局部微循环与组织供氧;

  3. 神经调控:降低中枢敏化,调节疼痛阈值。

MET 则依赖「互抑作用」(reciprocal inhibition)与「本体感觉神经激活」,促进肌肉放松与骨盆稳定。两者结合具有协同效应,既能快速镇痛,又能恢复功能与心理状态。

9

讨论与临床意义

/ MYOLOGY

该研究为首个采用 RCT 设计验证FSN联合MET治疗产后会阴疼痛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此联合疗法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及焦虑缓解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哺乳期不宜长期用药的产妇,FSN+MET提供了一种安全、非药物的治疗选项。特别是在中医与现代康复结合的临床场景下,该方法具备可推广性。

不过,研究仍存在局限,包括:样本量较小,仅单中心研究,未来需要进行多中心、多样化族群。疼痛与功能评估偏向主观量表,缺乏客观生理指标(如 EMG)。随访仅 2 周,长期疗效仍需验证。

10

结论

/ MYOLOGY

目前临床处理方式多以药物镇痛(NSAIDs、局部麻醉药)、物理治疗(热敷、冰敷、超音波)及骨盆底肌训练为主,但疗效有限且部分药物不适合哺乳期妇女使用。因此,寻找安全、非药物、可操作性高的替代疗法,成为产后康复医学的重要议题。

浮针联合肌能量技术可显著减轻产后会阴疼痛,改善下肢功能、生活品质与心理状态,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与 MET。该方法安全、微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深入研究。

【全文下载】https://doi.org/10.3389/fmed.2025.1609500

【文献引用】Shao Y, Lin Z, Shi Y, He L, Han D, Liu Z. Effectiveness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combined with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for postpartum perineal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 Med. 2025;12:1609500. doi:10.3389/fmed.2025.1609500

作者简介

陈志昇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 常务理事

台湾浮针医学会 会员

中华针灸医学会 监事

(台湾)中医诊断学会 理事

(台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主任

(台湾)亚洲大学食品营养与保健生技学系 副教授

 周立伟  浮针Ⅳ段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台湾浮针医学会理事长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暨复健科学

硕士班教授暨主任

(台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暨复健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