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学实验室简介
肌肉学实验室简介
成立背景
1996年,符仲华教授基于长期临床实践发明浮针疗法,开创了非药物干预肌肉疾病的新范式;2014年其提出的“患肌理论”精准界定了浮针疗法的治疗靶点,助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诊疗效率提升。依托核心理论突破,团队累计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出版《肌肉学概要》《气血新论》等11部专著,其中《浮针医学纲要》被纳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标志浮针医学体系正式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
2024年11月30日,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专项资助下,肌肉学实验室正式成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中西医结合肌肉学研究的专业平台,其建立标志着三个关键升级:
学科建设跃迁:从临床经验医学向分子机制探索的基础研究延伸;
技术体系转型:融合基因组学、生物力学、人工智能等多模态研究方法;
产业转化加速:搭建“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产品开发”全链条创新体系。
学术特色
本实验室以“从临床中来,到基础中去,反馈回临床”为研究主线,致力于构建中西医融合的肌肉学研究范式:
理论维度
以浮针医学为切入点,整合中医气血理论与现代肌肉生理学、病理学,解析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共性调控机制。技术维度
运用多组学测序技术构建“患肌”基因-蛋白表达图谱,结合高精度生物力学传感器量化浮针干预的力学信号传导过程。应用维度
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肌肉功能障碍早期预警系统,研制靶向肌肉能量代谢的外治载体。
———————————————————————————————————————————————————————————————————————————————————————————————————————————
组织架构
实验室主任:符仲华教授
学术标签:浮针疗法发明人/肌肉科首倡人/国家卫健委技术推广项目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委会主任委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成绩:编著浮针专著12部,主持制定首部《浮针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GB/T 40499-2024),获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
执行主任:孙健教授
学术标签: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浮针专委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成绩: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建立“膝骨关节炎-患肌”动物模型,发表论文80余篇。
研究团队
现有团队:现有博士研究生王唪义、陈碧茵、张琳深入浮针通过患肌缓解疼痛机制的专项研究;硕士研究生黄海、刘睿轩聚焦浮针理论在肌肉学应用的技术转化。
人才规划:2025年拟新增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构建专业肌肉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