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学实验室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
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肌肉学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其前身为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中心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属于华南地区的针灸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也是针灸临床效应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针灸专科、广东省针灸重点学科,以针灸基础研究为支撑,结合临床研究,重点在中医针灸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中心建有SPF级动物房及猕猴实验基地,可开展小鼠、大鼠、转基因鼠及灵长类动物相关实验研究,是国内首个可开展灵长类动物急性麻醉与慢性清醒状态针灸电生理研究的技术平台。科研团队实力雄厚,拥有7名核心PI、5名合作PI和24名专职教师,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许能贵教授、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带头人唐纯志教授等。中心以电生理学实验平台为主体,涵盖中医针灸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的针灸研究技术平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针灸治疗脑病及情志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临床研究方法学与大数据分析研究、纳米针灸的研发与转化研究等。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5篇。此外,中心还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
合作单位——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
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23年10月27日,是中国针灸学会下属的专业分支机构。委员会的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浮针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加强浮针人才培养与交流,促进浮针医学的发展。浮针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委员由浮针发明人、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所长符仲华担任,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中国针灸学会的大力支持,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了成立大会暨全国浮针医学学术研讨会。委员会未来将致力于加强组织建设、开展临床与科学研究、推动学术交流,并将浮针的临床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主要职能:
1. 学术研究与交流: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围绕浮针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个案报道等主题展开讨论。
2. 临床应用推广:通过专题讲座、临床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浮针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3. 国际推广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浮针医学,促进国内外浮针学会的交流与合作。
4. 人才培养:开展浮针医学的培训工作,包括线上课程、临床小班教学等。
中国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推动浮针医学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浮针医学的科学性和国际化水平。
合作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下属的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在符仲华会长的带领下,逐渐完善了组织架构,设立了宣传部、学术与出版部、科研部等多个部门,围绕浮针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个案报道等主题展开讨论,推动了浮针医学的学术研究、临床应用和国际交流。世界中联浮针专委会将继续推动浮针医学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浮针医学的科学性和国际化水平。
合作单位——广东省浮针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是隶属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分支机构,成立于2018年5月12日,是全国首个省级浮针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致力于推动浮针医学在广东省内的学术研究、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已招收会员260多人,覆盖全省各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主任委员为贺青涛教授,副主任委员为孙健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通过学术交流、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为浮针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合作单位——南京派福科技有限公司
1. 第五代一次性使用浮针,该产品采用复合套管结构,由针芯、软套管和保护套管组成,具有独特的设计和使用优势。
2. 浮针进针器:公司研发的浮针进针器是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浮针针尖刺入皮下,提高了临床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 其他成果及专利:公司拥有14项专利,涉及浮针热融分离装置、浮针报废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
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为中医针灸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器械解决方案,市场表现优异,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诚信和产品质量在业界获得了广泛认可,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